
了解嬰兒正常體溫範圍
嬰兒的體溫是家長最關心的健康指標之一,但許多父母對於「正常體溫」的定義並不清楚。事實上,嬰兒的體溫會因測量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根據香港衛生署的資料,嬰兒的正常體溫範圍如下:
- 肛溫:36.6°C ~ 38°C(最接近核心體溫)
- 耳溫:35.8°C ~ 38°C
- 額溫:35.8°C ~ 37.5°C
- 腋溫:34.7°C ~ 37.3°C
值得注意的是,嬰兒的體溫會隨著活動、穿衣量、環境溫度甚至一天中的時間而波動。例如:
- 清晨體溫通常較低
- 傍晚至夜間體溫可能略高
- 哭鬧、進食或洗澡後體溫可能暫時升高0.5~1°C
建議家長在嬰兒平靜狀態下測量,並記錄不同時段的基礎體溫,這樣才能準確判斷是否真的發燒。選擇合適的嬰兒探熱器推介產品時,也應考慮測量方式的便利性與準確度。
如何正確使用各種嬰兒探熱器?(附圖示教學)
市面上有多種嬰兒探熱器,每種的使用方法各不相同。以下是四種常見類型的正確使用步驟:
1. 肛溫計(最準確)
- 用酒精棉片清潔探頭
- 塗抹少量凡士林潤滑
- 將嬰兒俯臥或側臥,輕輕插入肛門約1.5~2.5公分
- 等待電子提示音(約30秒)
2. 耳溫槍(快速方便)
- 6個月以下嬰兒需將耳廓向後下方拉,6個月以上向後上方拉
- 將探頭對準耳道(注意不要被耳垢阻擋)
- 按下測量鍵,1秒即可讀取數據
3. 額溫槍(非接觸式)
- 保持探頭與額頭距離3~5公分
- 掃描眉心與兩側太陽穴之間的區域
- 避免在有汗水或頭髮遮擋時測量
4. 奶嘴式探熱器(適合抗拒測量的嬰兒)
- 確保嬰兒含住整個奶嘴部分
- 保持靜止狀態約90秒
- 注意奶嘴可能影響準確度(誤差約±0.2°C)
常見錯誤包括:耳溫槍未對準鼓膜、額溫槍測量距離不當、肛溫計插入深度不足等。建議參考產品說明書,並定期用標準溫度計校準。在選擇嬰兒探熱器推介時,應優先考慮通過醫療認證的產品。
嬰兒發燒的定義與原因
根據香港兒科醫學會的標準,嬰兒發燒的定義如下:
| 測量方式 |
發燒溫度 |
高燒溫度 |
| 肛溫 |
≥38°C |
≥39°C |
| 耳溫 |
≥38°C |
≥39°C |
| 額溫 |
≥37.8°C |
≥38.5°C |
常見的嬰兒發燒原因包括:
- 病毒感染(佔70%以上):如感冒、流感、玫瑰疹
- 細菌感染:中耳炎、尿道炎、肺炎
- 疫苗反應:接種後24~48小時可能出現低燒
- 穿蓋過多:尤其是新生兒體溫調節能力差
區分輕微發燒和高燒的關鍵在於觀察伴隨症狀:
近幾年大眾對兒童發育會面對的問題認識進一步加強,作為家長最希望的當然是小朋友身心都可以健康成長,自然少不免擔心小朋友會否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自閉(亞氏保加症)之類問題,其中兒童自閉症是其中一類常見的問題,但家長可以從一些特徵中判斷出來。
- 輕微發燒(38~38.9°C):精神尚可、食慾略減
- 高燒危險徵兆(≥39°C):嗜睡、抽搐、呼吸困難、皮疹
家長應定期監測嬰兒發燒溫度,並記錄發燒時間與變化趨勢,這些信息對醫生診斷非常重要。
嬰兒高燒時的緊急處理方法
當嬰兒出現高燒(≥39°C)時,應採取以下步驟:
物理降溫
- 溫水擦拭:用32~34°C溫水擦拭頸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忌用酒精或冰水)
- 退熱貼:貼於額頭或後頸,每4小時更換一次
- 適當減衣:保持室溫24~26°C,穿寬鬆棉質衣物
- 補充水分:母乳、配方奶或電解質水少量多次餵食
安全用藥
- 僅使用醫生處方的退燒藥(如撲熱息痛栓劑或布洛芬懸液)
- 嚴格按照體重計算劑量,間隔4~6小時才能重複給藥
- 3個月以下嬰兒發燒應立即就醫,不可自行用藥
需立即就醫的危險徵兆
- 高燒持續超過24小時(3個月以下嬰兒超過38°C即需就醫)
- 出現抽搐、意識模糊、呼吸困難
- 皮膚出現紫斑或出血點
- 囟門膨出或嚴重凹陷
- 拒絕飲水超過8小時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每年因高燒抽搐急診的嬰幼兒約佔兒科急診量的15%,其中80%屬於良性熱性驚厥。家長保持冷靜、正確記錄嬰兒發燒溫度變化,能幫助醫生快速判斷病情。
嬰兒探熱器常見問題解答:Q&A
Q1:哪種嬰兒探熱器最準確?
A:肛溫計最接近核心體溫(誤差±0.1°C),其次是耳溫槍(±0.2°C)。但需注意:
- 耳溫槍需定期校準,且不適用於耳道發炎嬰兒
- 新生兒建議使用肛溫計或額溫槍
Q2:為什麼不同探熱器測出的溫度差異很大?
A:因測量部位不同:
- 肛溫比腋溫高0.5~1°C
- 耳溫受環境溫度影響較大
- 非接觸式額溫槍誤差範圍約±0.3°C
建議固定使用同一種探熱器監測體溫變化。
Q3:嬰兒睡覺時可以測耳溫嗎?
A:可以,但需注意:
- 側睡時應測上方耳朵
- 耳溫槍需垂直對準耳道
- 睡眠時體溫可能偏低0.2~0.3°C
Q4:如何選擇適合的嬰兒探熱器推介產品?
A:參考標準:
- 通過CE或FDA醫療認證
- 測量時間短於30秒(新生兒適用)
- 具備柔光夜視功能(不驚醒嬰兒)
- 記憶功能可存儲至少10次記錄
最後提醒,無論使用哪種探熱器,正確操作和定期校準才是準確測量嬰兒發燒溫度的關鍵。當體溫異常時,應結合嬰兒的精神狀態綜合判斷,必要時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