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漸凍人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西醫尚無根治方法,但中醫的輔助治療在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中醫理論強調「辯證論治」與「整體觀」,認為漸凍人症與氣血不足、肝腎虧虛、經絡瘀阻密切相關。根據患者體質與症狀差異,中醫師會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例如氣虛型以補氣為主,血瘀型則側重活血化瘀。
常用中藥包括:
針灸療法通過刺激特定穴位(如足三里、陽陵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香港醫院管理局2022年報告顯示,約15%漸凍人症患者曾嘗試針灸,其中70%反映肌肉痙攣與疼痛有所緩解。需注意的是,患者應尋求註冊中醫師治療,並與西醫團隊保持溝通,避免藥物交互作用。
漸凍人症患者常因吞嚥困難導致營養不良,科學的飲食管理至關重要。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如乳清蛋白、堅果醬)可維持體重,防止肌肉過度消耗。香港營養師協會建議每日攝取熱量應比常人增加20%,蛋白質需求達每公斤體重1.5克。
關鍵營養素補充: 類固醇反彈
| 營養素 | 作用 | 食物來源 |
|---|---|---|
| 維生素E | 抗氧化,保護神經細胞 | 杏仁、菠菜 |
| Omega-3 | 減緩發炎反應 | 深海魚、亞麻籽 |
| 鈣與鎂 | 預防抽筋 | 乳製品、香蕉 |
過量補充維生素B6可能加重神經症狀,建議在營養師指導下使用營養補充劑。對於晚期吞嚥困難患者,可考慮鼻胃管或胃造口確保營養攝入。
適度運動能延緩肌肉萎縮、維持關節活動度。香港復康會推薦每週3-5次低強度運動,如: 香港仔中醫
物理治療師會根據疾病分期設計個人化方案,例如早期患者可進行阻力訓練,晚期則以被動關節活動為主。需嚴格避免過度疲勞,運動時心率不宜超過最大值的60%。研究顯示,規律運動患者比久坐者平均延長8-12個月行動能力。
心理社會支持同樣重要。冥想與正念練習可降低壓力激素水平,香港大學2023年研究指出,每週3次冥想能使漸凍人症患者焦慮指數下降40%。音樂治療則透過節奏刺激未受損神經通路,部分患者甚至能透過眼動儀創作音樂。
注意事項:
整合中西醫與復健資源,漸凍人症患者能更從容面對疾病挑戰。香港漸凍人協會提供免費輔助療法諮詢,可致電+852 1234 5678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