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g

痔瘡便血:常見迷思破解與正確應對 | Discussdata

痔瘡便血:常見迷思破解與正確應對

一用力就出血,一直覺得喉嚨有痰咳不出來,痔瘡 便血

一、痔瘡便血常見迷思

1.1 迷思一:痔瘡便血是正常現象?

許多患者認為痔瘡便血是「正常現象」,甚至覺得「忍一忍就過去了」。事實上,痔瘡便血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約有50%的成年人曾受痔瘡困擾,其中30%會出現便血症狀。若長期忽略,可能導致貧血或感染。尤其當出現「一用力就出血」的情況時,更應提高警覺,這可能是痔瘡惡化的徵兆。

1.2 迷思二:痔瘡只能靠手術治療?

不少人誤以為痔瘡「非得開刀不可」,其實多數初期痔瘡可透過保守治療改善。香港腸胃健康學會指出,約70%的痔瘡患者透過飲食調整、溫水坐浴等非手術方式即可緩解症狀。手術通常僅適用於嚴重脫垂或血栓性痔瘡。關鍵在於早期發現與正確治療,避免拖延至必須手術的階段。

1.3 迷思三:痔瘡藥膏可以根治痔瘡?

市售痔瘡藥膏雖能暫時緩解腫痛,但無法根治問題。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曾檢測發現,部分藥膏含類固醇成分,長期使用可能使皮膚變薄。更重要的是,若合併其他症狀(如「一直覺得喉嚨有痰咳不出來」),可能需排除消化道出血等併發症。藥膏僅為輔助,根本解決需配合生活習慣改變。

二、痔瘡便血的正確認知

2.1 便血背後可能的原因分析

痔瘡雖是便血主因,但並非唯一可能。鮮紅色血多來自肛門或直腸末端,若血呈暗紅色或伴隨黏液,需警惕大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甚至大腸癌。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大腸癌連續多年位居常見癌症第二位,早期症狀與痔瘡相似。建議40歲以上或家族史者定期篩查。

2.2 痔瘡的分級與治療選擇

痔瘡依嚴重程度分四級:

  • 第一級:僅出血無脫垂
  • 第二級:排便時脫垂但自動復位
  • 第三級:需手動推回脫垂物
  • 第四級:持續脫垂無法復位
第一、二級可採纖維飲食、口服消腫藥;第三級可考慮橡皮圈結紮;第四級才需手術。香港公立醫院通常優先保守治療,私營機構則提供較多微創選擇(如雷射、超音波刀)。

2.3 何時需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

  • 連續3天以上大量便血
  • 伴隨發燒、劇烈腹痛
  • 體重莫名減輕
  • 「痔瘡 便血」顏色轉暗紅或黑色
香港醫管局建議,若保守治療2週無改善,應轉介專科進一步檢查。

三、痔瘡便血的自我檢測方法

3.1 觀察便血的顏色與量

建議準備白色衛生紙與馬桶觀察:

特徵 可能原因
鮮紅血滴 肛裂或內痔
血與糞便混合 上消化道或大腸問題
黏液血便 炎症性腸病
記錄出血頻率與量(如「每週3次,約5元硬幣大小」),就診時提供具體資訊。

3.2 注意排便習慣的變化

除便血外,需留意:

  • 是否突然便秘或腹瀉
  • 有無裡急後重感(排便不淨)
  • 糞便粗細變化(如變鉛筆狀)
這些可能是腸道病變徵兆。若合併「一直覺得喉嚨有痰咳不出來」,需排除胃酸逆流刺激咽喉的可能性。

3.3 記錄飲食與生活習慣

建立一週記錄表:

  • 每日水分攝取量
  • 膳食纖維攝取(如蔬果份數)
  • 久坐/站立時間
  • 如廁時是否過度用力
香港營養師協會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25-30克纖維,但調查顯示港人平均僅達15克,這是痔瘡高發的主因之一。

四、痔瘡便血的緊急處理

4.1 止血的初步方法

突發出血時:

  1. 用潔淨紗布輕壓肛門10分鐘
  2. 冰敷(隔毛巾防凍傷)減緩腫脹
  3. 避免立即如廁或劇烈活動
若「一用力就出血」反覆發生,可考慮短期使用醫師開立的止血栓劑。切忌自行塞入異物或過度清潔。

4.2 緩解疼痛的技巧

急性期疼痛管理:

  • 溫水坐浴(40°C,15分鐘/次)
  • 非類固醇消炎藥(如ibuprofen)
  • 側臥減輕肛門壓力
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提醒,坐浴水位應淹沒臀部,可加少量瀉鹽幫助消腫。避免使用肥皂或沐浴露刺激患部。

4.3 緊急就醫的判斷標準

符合任一條件應急診:

  • 出血量浸濕半片衛生棉以上
  • 出現頭暈、心跳加速等貧血症狀
  • 肛門劇痛伴隨紫色腫塊(血栓性痔瘡)
香港急症科醫師指出,夜間突發大量出血可先致電999諮詢,必要時救護車會優先處理。

五、打破迷思,正確應對痔瘡便血

痔瘡雖普遍卻不該被輕忽。從釐清「痔瘡 便血」的迷思開始,建立正確的自我照護觀念:

  • 出血≠正常,持續症狀需專業評估
  • 治療選擇依分級而定,非僅手術一途
  • 藥膏治標不治本,需配合生活方式調整
尤其當合併其他症狀(如「一直覺得喉嚨有痰咳不出來」),更應全面檢查。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建議,50歲起每2年做一次大便隱血測試,早期發現潛在問題。記住:正確知識與及時行動,才是擺脫痔瘡困擾的關鍵。

Copyright © 2025 www.discussda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