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鈣化點是指人體組織中因鈣鹽沉積而形成的微小斑點,常見於乳房、肺部、甲狀腺等器官。其成因多元,可能與組織老化、發炎反應、代謝異常或腫瘤病變有關。根據香港衛生署統計,約30%的乳房X光檢查中會發現鈣化點,其中多數屬於良性變化。
鈣化點主要可分為兩大類:
在香港公立醫院系統中,若初步影像檢查發現可疑鈣化點,通常會透過公立醫院轉介制度安排進一步評估。值得注意的是,肺部鈣化點在低劑量斷層掃描費用約為港幣2,000-3,500元(私營機構報價),而乳房鈣化點評估則多採用乳房X光配合超聲波檢查。
當影像檢查發現可疑鈣化特徵時,鈣化點抽針成為關鍵診斷手段。香港乳癌基金會資料顯示,約15-20%的乳房簇狀鈣化點最終確診為惡性病變,因此及時介入檢查至關重要。
主要適應症包括:
抽針目的不僅在於確診惡性病變,更能幫助排除不必要的焦慮。香港大學病理學系研究指出,約78%接受抽針檢查的患者最終確診為良性變化,可避免過度治療。特別是在公立醫院系統中,透過標準化公立醫院轉介流程,能確保高風險病例優先獲得處置。
完整的抽針檢查通常需時1-2小時,標準流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醫師會依鈣化點位置選擇適當技術:
| 技術類型 | 適用情況 | 取樣大小 |
|---|---|---|
| 細針抽吸(FNA) | 淺表可觸及病灶 | 細胞學檢體 |
| 粗針切片(CNB) | 深部或微小鈣化點 | 組織條(3-5條) |
| 真空輔助切片(VAB) | 乳房簇狀鈣化 | 8-10g組織 |
實際操作時,會先以局部麻醉(利多卡因)減輕不適,再透過導引器械取得檢體。香港私家醫院收費參考:單純超聲波導引約港幣8,000-12,000元,若需配合斷層掃描費用則可能增至15,000元以上。
雖屬微創檢查,但鈣化點抽針仍存在一定風險:
降低風險的關鍵措施包括:
值得注意的是,透過公立醫院轉介系統安排檢查,通常能由資深專科醫師執行,香港醫管局數據顯示其併發症發生率較私營機構低20-30%。
適當的術後照護能加速恢復並減少不適:
無特殊限制,但可多攝取:
香港乳癌基金會強調,無論結果良性與否,都應依醫囑定期追蹤。統計顯示約5-8%的良性鈣化點可能在5年內發生變化,特別是透過斷層掃描費用補助計畫的高風險族群更應重視年度檢查。
陳女士(化名),52歲,透過香港公立醫院乳癌篩查計畫發現右乳有多發性微小鈣化點。經公立醫院轉介至乳腺外科,立體定位鈣化點抽針確診為乳腺管原位癌(DCIS)。由於早期發現,僅接受局部切除配合放射治療,5年存活率達98%。
關鍵時間軸:
此案例凸顯及時介入的重要性。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透過鈣化點抽針早期診斷的乳癌患者,10年存活率較晚期發現者高出40-60%。醫療團隊特別提醒,即使抽針結果良性,仍應完成後續追蹤檢查,方能確保長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