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壓,又稱為「隱形殺手」,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指的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持續過高。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約有27.7%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且隨著年齡增長,患病率逐漸上升。高血壓若未及時控制,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如心臟病、中風、腎衰竭等。因此,早期發現並採取適當的飲食與生活方式調整,是預防與控制高血壓的關鍵。
飲食在高血壓的管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研究顯示,適當的飲食調整可以有效降低血壓,甚至減少對藥物的依賴。例如,採用「三高飲食」原則(高鉀、高纖維、高鈣鎂)的飲食模式,已被證實能顯著改善血壓水平。此外,減少鈉的攝取也是控制高血壓的核心策略之一。香港人日常飲食中常見的高鈉食物,如加工食品與醃漬品,往往是導致血壓升高的隱形兇手。
鈉是導致血壓升高的主要元兇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日鈉攝取量不應超過2000毫克(約5克鹽)。然而,香港人的日均鈉攝取量高達3500毫克,遠超建議標準。為了減少鈉的攝取,建議避免以下高鈉食物:
取而代之,可以使用天然香料如大蒜、薑、檸檬汁等來提味,既能減少鈉攝取,又能增添風味。
鉀能幫助平衡體內的鈉水平,從而降低血壓。富含鉀的食物包括香蕉、菠菜、馬鈴薯等。根據研究,每日攝取3500毫克的鉀,能有效對抗高血壓。以下是一些高鉀食物的建議:
| 食物 | 鉀含量(每100克) |
|---|---|
| 香蕉 | 358毫克 |
| 菠菜 | 558毫克 |
| 馬鈴薯 | 421毫克 |
鈣與鎂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礦物質。鈣能幫助血管放鬆,而鎂則能調節心跳與血壓。建議每日攝取1000毫克的鈣與400毫克的鎂。富含鈣的食物包括乳製品、豆類與深綠色蔬菜;而鎂則可從堅果、全穀類與黑巧克力中獲取。
膳食纖維不僅能促進腸道健康,還能幫助降低血壓。研究顯示,每日攝取25-30克的膳食纖維,能有效改善血壓水平。高纖維食物包括全穀類、蔬菜、水果與豆類。例如,一碗糙米飯的纖維含量約為3.5克,而一份燙青菜則可提供2-3克的纖維。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對於高血壓患者更是如此。全麥吐司富含膳食纖維,能幫助穩定血糖與血壓;酪梨則提供健康的單不飽和脂肪酸與鉀;水煮蛋則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這份早餐不僅營養均衡,還能滿足「三高飲食」的原則。
午餐建議以糙米飯為主食,搭配清蒸魚與燙青菜。糙米飯的纖維含量高於白米飯,能提供持久的能量;清蒸魚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血壓;燙青菜則能補充鉀與纖維。這份午餐低鈉高營養,是高血壓患者的理想選擇。
晚餐可以選擇蕎麥麵搭配雞胸肉與蔬菜。蕎麥麵富含鎂與纖維,能幫助放鬆血管;雞胸肉則是低脂高蛋白的優質選擇;蔬菜則能補充鉀與纖維。這份晚餐不僅美味,還能幫助控制血壓。
點心可以選擇香蕉或蘋果。香蕉富含鉀,能幫助平衡體內的鈉;蘋果則富含纖維與抗氧化物質,有助於心血管健康。這兩種水果都是高血壓患者的理想點心。
加工食品往往含有大量的鈉與添加劑,是高血壓患者的地雷食物。例如,一片火腿的鈉含量可能高達300毫克,而一包泡麵的鈉含量甚至超過2000毫克。因此,應盡量避免這類食品。
醃漬食品如鹹魚、醬菜等,鈉含量極高,長期食用會導致血壓升高。香港人喜愛的鹹魚,每100克的鈉含量可能高達2000毫克,遠超每日建議攝取量。
醬油、味精、雞粉等高鈉調味料,是日常飲食中隱藏的鈉來源。一湯匙醬油的鈉含量約為1000毫克,而一茶匙味精則約為600毫克。建議改用低鈉醬油或天然香料來替代。
自製低鈉調味料是控制鈉攝取的好方法。例如,可以用大蒜、薑、檸檬汁、香草等天然食材來提味。這些調味料不僅低鈉,還能增添食物的風味。
天然食材如洋蔥、番茄、香菇等,本身具有濃郁的風味,可以用來替代高鈉調味料。例如,炒菜時可以用香菇來增添鮮味,而不需添加味精。
購買包裝食品時,應仔細閱讀食品標示,特別注意鈉含量。香港的食品標示法規定,包裝食品必須標明鈉含量,消費者可以根據標示選擇低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