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腹產傷口護理的重要性
剖腹產(開刀生仔)是現代醫學中常見的分娩方式,但術後的傷口護理卻是許多產婦容易忽略的環節。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2022年香港的剖腹產率約為35%,其中約有15%的產婦因傷口護理不當而出現感染或疤痕增生問題。剖腹產傷口若未妥善照顧,不僅可能延遲癒合,還可能影響日後的生活品質,甚至對哺乳(如使用開刀bb奶粉的媽媽)造成不便。因此,了解剖腹產傷口的護理方法,從拆線到疤痕淡化,是每位選擇剖腹產的媽媽必須掌握的知識。
剖腹產傷口種類與癒合過程
傷口種類:橫切、直切
剖腹產傷口主要分為橫切和直切兩種。橫切傷口位於比基尼線下方,長度約10-15公分,優點是美觀且癒合後較不易被發現,適合注重外觀的產婦。直切傷口則是從肚臍下方垂直向下切開,長度約15-20公分,通常用於緊急情況或胎兒體型較大時。香港的公立醫院多採用橫切方式,而私立醫院則會根據產婦需求選擇合適的切口類型。
傷口癒合階段:發炎期、增生期、重塑期
剖腹產傷口的癒合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 發炎期(術後1-3天):傷口會出現紅腫、疼痛,這是身體啟動免疫反應的正常現象。
- 增生期(術後3天-3週):傷口開始結痂,膠原蛋白大量生成,疤痕可能呈現紅色或凸起。
- 重塑期(術後3週-1年):疤痕逐漸軟化、變淡,最終形成穩定的疤痕組織。
了解這些階段可以幫助產婦更好地掌握護理節奏,避免因過度擔心而影響恢復。
剖腹產傷口護理:拆線前後的護理重點
拆線前:保持乾燥清潔、避免感染
拆線前的護理是傷口癒合的關鍵。香港的醫院通常會在術後5-7天拆線,這段時間內產婦需注意以下事項:
- 每天用生理鹽水或醫生推薦的消毒液清潔傷口,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體。
- 保持傷口乾燥,洗澡時可使用防水敷料覆蓋,避免傷口沾水。
- 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減少摩擦。
- 觀察傷口是否有異常分泌物、發熱或劇烈疼痛,若有則需立即就醫。
此外,產婦在哺乳期間(尤其是使用開刀bb奶粉的媽媽)需注意營養補充,以促進傷口癒合。
拆線後:使用矽膠貼片、按摩疤痕
拆線後的重點轉為疤痕護理。以下是常見的護理方法:
- 矽膠貼片:可有效減少疤痕增生,建議每天使用12小時以上,持續3-6個月。
- 疤痕按摩:拆線後2週開始,用指腹輕輕按摩疤痕,每次5-10分鐘,每日2次,可軟化疤痕組織。
- 防曬:疤痕暴露於陽光下容易色素沉澱,建議使用物理防曬或遮蓋疤痕。
如何預防剖腹產疤痕增生?
疤痕增生是剖腹產後常見的問題,以下方法可以幫助預防:
- 飲食建議: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如柑橘類水果)和蛋白質(如魚肉、雞蛋)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 避免陽光曝曬:疤痕組織對紫外線敏感,外出時應做好防護。
- 適度運動:術後6週可開始輕度運動,如散步,促進血液循環,但避免劇烈運動以免拉扯傷口。
香港的產婦還可以選擇中醫調理,如服用活血化瘀的藥膳,但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剖腹產疤痕修復方法:醫美療程介紹
若疤痕已形成,可考慮以下醫美療程:
- 雷射治療:通過特定波長的雷射刺激膠原蛋白重塑,適合紅色或凸起的疤痕。
- 磨皮手術:利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去除表層疤痕組織,適合較深的疤痕。
- 注射藥物:如類固醇注射,可軟化疤痕組織,但需多次治療。
香港的醫美診所提供多種疤痕修復方案,產婦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療程,並確保療程不影響哺乳(尤其是使用開刀bb奶粉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