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妄想被迫害症(Persecutory Delusion)是一種精神疾病,屬於妄想症的範疇。患者會堅信自己正受到某種形式的迫害、騷擾或欺騙,即使沒有任何證據支持這種信念,甚至面對反證時,仍然無法改變想法。這種妄想內容通常與現實脫節,但對患者來說卻無比真實,甚至影響其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
妄想被害症的核心特徵是「錯誤的信念」。例如,患者可能認為鄰居在監視自己、同事在密謀陷害自己,或是政府機構在跟蹤自己。這些信念往往缺乏客觀證據,甚至與現實情況完全矛盾。然而,患者會將周遭的無關事件解讀為「證據」,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妄想。
這種妄想的持續性也是其重要特徵。即使家人或醫療專業人員試圖用邏輯或事實說服患者,他們仍會堅信不疑。這種「堅信不移」的狀態使得妄想被害症難以透過單純的理性溝通來緩解,通常需要專業的醫療介入。
妄想被迫害症的成因多元,通常涉及生物學、環境與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成因: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因素通常並非單獨作用,而是相互影響。例如,一個有基因風險的人可能在遭遇壓力事件後觸發妄想症狀。
妄想被害的症狀表現多樣,可從行為、言語與情緒三方面觀察:
患者可能表現出過度警惕的行為,例如:
患者的言談中可能反覆出現以下主題:
伴隨妄想的情緒通常包括:
妄想被迫害症的治療需多管齊下,通常包括以下方式:
抗精神病藥物(如Risperidone)可調節腦內化學物質,減輕妄想症狀。約60%患者對藥物治療有正面反應(香港衛生署數據)。
認知行為療法(CBT)可幫助患者:
家庭支持至關重要。家屬應:
與患者溝通時應:
陳先生(化名),45歲,香港辦公室職員。半年前開始堅信同事在他的茶中下毒。即使公司調閱監視器證明無人碰觸他的杯子,他仍認為「影片被竄改」。症狀包括:
| 症狀 | 表現 |
|---|---|
| 行為 | 自備水壺、拒絕公司飲水機 |
| 言語 | 多次向主管投訴同事「謀殺」 |
| 情緒 | 工作時高度焦慮、易怒 |
經精神科診斷為妄想被迫害症。治療組合:
三個月後,陳先生雖仍偶有懷疑,但已能區分「想法」與「事實」,逐步恢復工作。此案例顯示早期介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