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質疏鬆症對女性的威脅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的骨骼疾病,尤其對中年女性構成嚴重威脅。這種疾病會導致骨骼變得脆弱,增加骨折的風險,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50歲以上的女性中,約有三分之一患有骨質疏鬆症,而男性則僅有五分之一。這種性別差異主要與女性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骨質疏鬆症被稱為「無聲的殺手」,因為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直到發生骨折才被發現。因此,了解骨質疏鬆症的早期症狀、風險因素及預防措施,對香港中年女性來說至關重要。
骨質疏鬆症的早期症狀
骨質疏鬆症的早期症狀往往不易察覺,但若能及時發現,可以及早介入治療,避免病情惡化。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早期症狀:
-
身高變矮、駝背:由於脊椎骨質流失,椎體壓縮,導致身高逐漸變矮,並可能出現駝背現象。許多女性誤以為這是自然老化現象,而忽略了背後的骨質疏鬆問題。
-
背痛、腰痛:脊椎骨折或壓縮會引起持續性背痛或腰痛,尤其是在活動時加劇。這種疼痛可能被誤認為是肌肉拉傷或其他問題。
-
容易骨折:輕微跌倒或碰撞就可能導致手腕、髖部或脊椎骨折,這是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後果之一。
-
其他容易被忽略的症狀:如牙齒鬆動、指甲脆弱等,也可能與骨質流失有關。
若出現以上症狀,建議盡早進行骨質疏鬆檢查香港相關的檢測,以評估骨骼健康狀況。
為什麼中年女性是高危人群?
中年女性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群,主要原因如下:
-
更年期後雌激素下降:雌激素對骨骼有保護作用,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導致骨質流失加速。研究顯示,女性在更年期後的頭五年內,骨質流失速度可達每年2-3%。
-
家族史:若家族中有骨質疏鬆症或骨折病史,個人患病風險也會增加。
-
飲食習慣:鈣質和維生素D攝取不足,會影響骨骼健康。香港人飲食習慣中,乳製品攝取量普遍偏低,進一步增加風險。
-
生活方式:缺乏運動、吸煙、過量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加速骨質流失。
了解這些風險因素,有助於女性及早採取預防措施,降低患病風險。
香港女性骨質疏鬆症的現況
根據香港骨質疏鬆基金會的統計,香港約有40萬名女性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50歲以上女性患病率高達30%。與其他地區相比,香港女性的骨質疏鬆症患病率與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相近,但高於歐美國家。這可能與亞洲人飲食中鈣質攝取量較低、日照時間不足(影響維生素D合成)等因素有關。此外,香港人生活節奏快,缺乏運動,也是導致骨質疏鬆症高發的原因之一。
骨質疏鬆檢查的建議
早期檢測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關鍵。以下是關於骨質疏鬆檢查的建議:
-
建議檢查年齡與頻率:女性應在更年期後(約50歲)開始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查,每2-3年一次。若有高風險因素(如家族史、長期使用類固醇等),則應提前至40歲開始檢查。
-
不同檢查方法的選擇:常見的檢查方法包括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DXA)、定量超聲波(QUS)等。DXA是目前最準確的檢測方法,但費用較高;QUS則較為便捷,適合初步篩查。
香港政府將於2025年推出政府免費骨質疏鬆檢查2025計劃,為符合條件的中年女性提供免費檢測服務,值得關注。此外,私人醫療機構也提供相關檢測,骨質疏鬆檢測費用約在500-1500港元之間,視檢測方法而定。
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措施
預防骨質疏鬆症應從日常生活做起,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預防措施:
-
飲食:確保充足的鈣質和維生素D攝取。鈣質來源包括乳製品、深綠色蔬菜、豆製品等;維生素D則可透過日照或補充劑獲取。
-
運動:負重運動(如步行、跑步、跳舞)和肌肉強化運動(如瑜伽、舉重)有助於維持骨密度。
-
生活習慣:戒煙、限制飲酒,避免過量攝取咖啡因,這些都有助於保護骨骼健康。
醫生建議:如何與醫生討論骨質疏鬆問題?
與醫生討論骨質疏鬆問題時,建議做好以下準備:
-
準備問題清單:列出自己的症狀、家族史、用藥情況等,以便醫生全面評估風險。
-
了解檢查結果的意義:骨質密度檢查結果通常以T值表示,T值低於-2.5即為骨質疏鬆症。醫生會根據結果建議進一步的治療或預防措施。
及早預防,守護女性骨骼健康
骨質疏鬆症雖常見,但並非不可避免。透過早期檢測、健康飲食、適量運動及良好生活習慣,女性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風險。香港政府即將推出的免費檢測計劃,也為女性提供了更多便利。希望每位女性都能重視骨骼健康,遠離骨質疏鬆症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