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癌症是頭頸部結構中的癌症病變。由上可知,頭頸部的結構極其複雜,故以其原發部位命名,如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頭頸癌病徵頭頸癌的病理表現多為鱗狀上皮癌,約占85%至95%,其餘為淋巴瘤、腺癌和結節病,但數量相對減少。常見的誘發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嚼檳榔)、病毒感染(人細小病毒、EB病毒的愛潑斯坦-巴爾病毒)和遺傳因素改變。
頭頸部的癌化是一種多重影響因素所造成的過程,極為複雜。而其常見的好發因子,可歸類為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嚼檳榔)、病毒可以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illomavirus、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及遺傳因子改變。
根據原發腫瘤的位置,頭頸部腫瘤的症狀可以表現為許多不同的方式。如果在嘴裏,傷口不會很容易愈合,而且會很痛。如果在口咽部,它會引起吞咽困難,口臭,喉嚨痛和喉嚨痛。如果在下咽或喉部,這可能導致聲音嘶啞,吞咽疼痛,吞咽困難,或頸部腫塊。此外,頸部淋巴結腫大也可能是頭頸部腫瘤的常見症狀。不同部位的原發性頭頸部癌亦可能在不同部位引致頸部淋巴結腫大。
上述情況的症狀會因原發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有上述症狀,宜安排專業醫生檢查,以免錯過治療時機。
頭頸部腫瘤的診斷主要依靠病理診斷。病理組織由臨床醫生提取,病理學家將其讀取為癌細胞。更常用的獲得病變組織的方法是內窺鏡檢查,這是由耳鼻咽喉科醫生執行。病變通過內窺鏡檢查確認,如果有任何病變則直接進行活檢。如果耳鼻喉科不適合內鏡活檢,臨床醫生將確定是否有其他轉移或病變,並選擇合適的活檢位置。此外,醫管局亦會因應病人的病情及需要,安排其他檢查,例如頭頸部影像檢查(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或磁共振影像檢查)、胸部檢查、腹部檢查及各種血液化驗,以便在初期完全了解病人的情況。
目前頭頸癌的治療屬於多學科團隊治療。除了過去常見的手術治療和放療外,化療、同步化療聯合放療甚至靶向治療都有其作用。許多大規模的研究已經發表,這使得頭頸癌的治療更加完善。目前治療頭頸癌患者的目標是保留咽喉器官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減少遠處轉移。
所有的頭頸部癌症治療患者,在治療方法之前都應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手術治療。評估的內容包括提高患者生活本身就是是否可承受手術的風險、原發腫瘤是否可完全可以清除、是否需要做頸部淋巴結廓清術、及評估術後可能發展造成的併發症是否會影響到咽喉機能。
如果外科醫生認為病人可以進行手術,那么外科醫生將進一步評估頸部解剖和術後輔助化療。外科醫生將根據原發腫瘤的位置、對淋巴結轉移的易感性和臨床分期來決定是否進行單側或雙側頸淋巴結清掃術。目前常用的頸淋巴結清掃術可分為綜合性和選擇性兩種類型。如果頸部無淋巴結轉移,通常選擇性淋巴結清掃術; 如果頸部有淋巴結轉移,則選擇全頸淋巴結清掃術。
另外,根據研究,可以根據患者的病理組織類型,篩選出患者是否為預後不良的高危患者。如果是高危患者,建議術後給予以順鉑為主的輔助化療聯合放療,會有效降低複發幾率。
如果病人不能接受醫生的手術,病人應該接受放射治療。一般來說,頭頸部腫瘤的根治性治療是66-74GY。隨著時代的進步,放射治療的范圍和位置技術越來越成熟,患者也可以得到適當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