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經週期異常是許多女性常見的困擾,但往往被輕忽。正常的月經週期通常為21至35天,若週期過短、過長,或經血量異常,都可能暗示身體正在發出警訊。根據香港衛生署統計,約有30%的婦科求診個案與月經失調有關,其中不乏因延誤就醫導致病情惡化的案例。
月經不規律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是多種疾病的徵兆。從荷爾蒙失調到生殖系統病變,背後原因複雜多樣。例如,長期月經紊亂可能導致不孕,或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因此,當出現月經異常時,尋求專業的月經失調醫生推薦至關重要,透過早期診斷與治療,才能有效避免併發症發生。
多囊卵巢綜合症是育齡女性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香港約有5-10%的女性受此困擾。典型症狀包括月經稀發(每年少於8次)、雄性激素過高(如多毛、痤瘡)、超音波下卵巢呈多囊樣變化。患者常伴隨胰島素阻抗,增加糖尿病風險。
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血液檢查(睪固酮、LH/FSH比值)和超音波。治療方式包括:口服避孕藥調經、metformin改善胰島素敏感度,以及生活型態調整(減重5-10%可顯著改善症狀)。計劃生育者可能需要排卵藥物輔助。
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組織的良性腫瘤,30歲以上女性發生率達20-30%。症狀與肌瘤位置、大小相關,常見經血過多、經痛、壓迫感(頻尿、便秘)。黏膜下肌瘤即使很小也可能導致嚴重出血。
診斷以盆腔超音波為主,必要時需MRI進一步評估。治療選擇包括:藥物控制(止血藥、GnRH類似物)、無創的聚焦超音波(HIFU),或手術切除(肌瘤切除術/子宮切除術)。值得注意的是,肌瘤患者在懷孕前應接受完整產前身體檢查,評估妊娠風險。
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外(如卵巢、輸卵管),每月隨月經周期出血,導致慢性發炎與沾黏。香港約6-10%育齡女性患病,典型症狀為經痛加劇、性交疼痛、不孕。部分患者會出現「巧克力囊腫」。
確診需腹腔鏡檢查,但臨床常憑症狀與超音波初步判斷。治療包含:止痛藥、荷爾蒙藥物(如黃體素)、手術清除病灶。延誤治療可能造成永久性骨盆結構破壞,影響生育功能。
甲狀腺激素直接調控月經周期。香港約5%女性有甲狀腺機能低下(經期過長、經血過多),3%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經期縮短、經血過少)。其他症狀包括體重變化、心悸、疲勞等。
診斷需抽血檢測TSH、Free T4,必要時配合甲狀腺超聲波價錢約HK$800-1500。治療以藥物調整甲狀腺功能為主,多數患者月經在治療3-6個月後恢復正常。孕婦更需嚴格監控,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指40歲前卵巢功能衰退(發生率約1%),月經逐漸稀少至停經,伴隨潮熱、陰道乾澀等更年期症狀。可能原因包括自體免疫疾病、化療、遺傳(如X染色體異常)。
診斷依據FSH>25 IU/L(兩次間隔4週)、AMH低下。治療重點在荷爾蒙補充與骨質保護,生育需求者需盡早考慮卵子冷凍或捐卵。值得注意的是,約5-10%患者可能自然恢復排卵功能。
並非所有月經變化都需立即就醫,但以下警訊應儘快尋求月經失調醫生推薦:
特別提醒青少年(初經後1-3年)與圍更年期女性,雖可能屬生理性變化,但若合併貧血、體重驟變等症狀,仍應就診排除病理性因素。
婦科醫師會根據症狀安排階梯式檢查:
| 檢查項目 | 目的 | 注意事項 |
|---|---|---|
| 盆腔超音波 | 評估子宮、卵巢結構 | 經陰道超音波解析度更高 |
| 荷爾蒙血液檢查 | 檢測FSH/LH/雌激素/甲狀腺功能等 | 建議月經第2-3天抽檢 |
| 子宮內膜切片 | 排除癌變 | 更年期異常出血必做 |
| 腹腔鏡 | 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症 | 屬侵入性檢查 |
有生育規劃者應加做產前身體檢查,包括輸卵管攝影、精液分析等。甲狀腺問題患者需定期追蹤,香港甲狀腺超聲波價錢因機構不同約HK$600-2000不等。
月經異常的治療黃金期在症狀出現後1-2年內。以子宮內膜異位症為例,早期藥物治療可延緩病灶進展,保留生育能力;延誤治療則可能需多次手術。PCOS患者透過早期生活干預,可降低50%糖尿病風險。
治療不僅針對症狀,更需找出根本病因。例如甲狀腺功能異常若未糾正,單純調經效果有限。醫師會根據年齡、生育需求、合併症制定個人化方案,可能結合中西醫治療。
月經被稱為女性健康的「晴雨表」,建議所有女性建立月經日記,記錄周期、經量、不適症狀。25歲以上或已有性經驗者,每年應做一次婦科檢查與抹片。
香港多家機構提供婦科健康套檢,包含超音波與腫瘤標記,費用約HK$1500-3000。選擇月經失調醫生推薦名單中的專科醫師,能獲得更精準診斷。記住:投資健康永遠是最值得的選擇,別讓忙碌成為忽視身體訊息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