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電子掃描(PET)是一種先進的醫學影像技術,通過注射顯影劑來觀察人體內的代謝活動。顯影劑在PET掃描中扮演關鍵角色,它能幫助醫生更清晰地識別病變組織,尤其是癌症細胞。
正電子掃描顯影劑通常含有放射性同位素,這些同位素會釋放正電子,與人體內的電子相遇後產生湮滅反應,釋放出兩束伽馬射線。PET掃描儀捕捉這些射線,生成三維影像。顯影劑的選擇取決於目標組織的代謝特性,例如FDG(氟代脫氧葡萄糖)模擬葡萄糖代謝,常用於癌症診斷。
常見的正電子掃描顯影劑包括FDG、NaF(氟化鈉)和Ga-68(鎵-68)。每種顯影劑針對不同的生理或病理過程:
FDG是最廣泛使用的顯影劑,因其能有效區分惡性與良性腫瘤。NaF則在骨骼掃描中表現出色,而Ga-68標記的顯影劑(如PSMA)在前列腺癌診斷中越來越受重視。香港的政府醫院正電子掃描服務中,FDG是最常提供的選項。
FDG是一種葡萄糖類似物,被細胞攝取後無法進一步代謝,因此在高代謝活動的組織(如癌細胞)中積聚,形成影像對比。
FDG通過模仿葡萄糖進入細胞,但由於其化學結構差異,無法被完全分解,從而停留在細胞內。這種特性使其成為癌症診斷的理想工具,尤其在肺癌、淋巴瘤和結直腸癌的檢測中表現優異。
FDG-PET掃描能早期發現癌細胞的微小病灶,並評估治療效果。例如,香港政府醫院正電子掃描服務中,FDG常用於肺癌分期,幫助醫生制定精準的治療方案。
FDG的副作用較少,但可能包括輕微的過敏反應或注射部位不適。患者需在掃描前禁食4-6小時,以避免血糖幹擾顯影效果。此外,腎功能不全者需謹慎使用,因為顯影劑主要通過尿液排出。
除了FDG,其他顯影劑在特定領域也有重要應用。
NaF專注於骨骼代謝,能早期發現骨轉移。其靈敏度高於傳統骨掃描,尤其適用於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患者的隨訪。
Ga-68標記的顯影劑(如DOTATATE和PSMA)在神經內分泌腫瘤和前列腺癌診斷中表現出色。香港部分政府醫院已引入Ga-68 PSMA掃描,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精準的診斷。
近年來,針對特定癌症(如膠質母細胞瘤)的新型顯影劑不斷湧現。例如,FAPI(成纖維細胞激活蛋白抑制劑)顯影劑在腫瘤微環境成像中展現潛力。
雖然正電子掃描顯影劑安全性高,但仍需注意潛在風險。
極少數患者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如皮疹、呼吸困難。醫護人員會預備抗組胺藥或腎上腺素以應對緊急情況。
顯影劑通過腎臟排泄,腎功能不全者需調整劑量或延遲掃描。香港政府醫院會評估患者的腎功能指標(如eGFR)後再決定是否進行檢查。
孕婦應避免PET掃描,除非絕對必要。哺乳期婦女需暫停哺乳12-24小時,以避免放射性物質影響嬰兒。
隨著技術進步,顯影劑的研發方向趨向個性化和精準化。
例如,針對HER2陽性乳腺癌的顯影劑正在臨床試驗中,有望提高診斷特異性。
新型影像融合技術(如PET/MRI)結合了正電子掃描和磁力共振的優勢,提供更清晰的解剖和功能影像。香港政府醫院磁力共振收費較高,但對於複雜病例,這種技術能顯著提升診斷準確性。
研究人員正開發更低劑量的顯影劑,並探索非放射性替代品。此外,政府醫院照CT價錢與PET掃描相比更具成本效益,但後者在功能成像方面無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