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認為,只有體型肥胖的人才會面臨高膽固醇的問題,但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誤解。事實上,纖瘦的人也可能患有高膽固醇,這與體重並無絕對的關聯。高膽固醇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飲食習慣、運動量、遺傳因素等。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約有15%的體重正常或偏瘦的成年人,其膽固醇水平超出正常範圍。
遺傳因素在高膽固醇的成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患者即使體重正常,也可能因基因缺陷而導致膽固醇過高。香港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約每500人中就有1人患有此症,這進一步說明了體重並非唯一的風險指標。
此外,生活習慣也是關鍵。缺乏運動、吸煙、過量飲酒等行為,都可能導致膽固醇升高,而這些問題並不僅限於肥胖人群。因此,無論體型如何,都應定期檢查膽固醇水平,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許多人認為素食者不會有高膽固醇的問題,但這並非完全正確。雖然素食飲食通常含有較少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但部分素食者可能因飲食選擇不當而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進而影響膽固醇水平。例如,椰子油、棕櫚油等植物性油脂含有高量的飽和脂肪,過量攝取仍可能導致膽固醇升高。
香港營養師協會指出,素食者應特別注意食物的選擇,避免過度依賴加工食品或油炸食品。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高飽和脂肪素食食材:
為了維持健康的膽固醇水平,素食者應多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如全穀類、蔬菜和水果,並選擇健康的油脂來源,如橄欖油或亞麻籽油。均衡的飲食結構才是控制膽固醇的關鍵。
有些人誤以為膽固醇越低越好,但實際上,膽固醇對身體有許多重要功能。它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合成荷爾蒙(如性激素和皮質醇)的必需物質。此外,膽固醇還參與維生素D的合成,對骨骼健康和免疫系統至關重要。
根據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的建議,成年人總膽固醇的適當範圍應控制在以下水平:
| 指標 | 理想範圍(mmol/L) |
|---|---|
| 總膽固醇 | |
| 低密度脂蛋白(LDL) | |
| 高密度脂蛋白(HDL) | >1.0(男性) >1.3(女性) |
過低的膽固醇水平可能導致健康問題,例如免疫力下降或荷爾蒙失調。因此,維持適當的膽固醇範圍才是健康的關鍵。
許多高膽固醇患者對藥物治療心存疑慮,擔心會產生嚴重副作用。然而,現代醫學已發展出多種安全有效的降膽固醇藥物,如他汀類藥物(Statins)。雖然這些藥物可能伴隨一些副作用(如肌肉疼痛或肝功能異常),但發生率相對較低,且多數副作用可通過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來控制。
香港醫學會強調,患者應與醫生充分討論藥物的利弊。對於高風險患者(如已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藥物的益處通常遠大於潛在風險。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副作用處理方式:
重要的是,患者不應因擔心副作用而自行停藥,這可能導致膽固醇失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有些人認為,只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就可以放鬆飲食控制,但這是一個危險的誤解。藥物與生活方式調整是相輔相成的,單靠藥物無法完全解決高膽固醇的問題。香港衛生署的數據顯示,結合藥物治療與健康飲食的患者,其膽固醇控制效果比僅依賴藥物的患者高出30%。 三脂甘油脂
以下是一些飲食調整的建議:
此外,規律運動、戒煙和限制酒精攝取也是控制膽固醇的重要環節。只有綜合藥物治療與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有效管理高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