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磁力共振成像)是一種利用強磁場和無線電波來生成人體內部結構詳細圖像的技術。與X光或CT掃描不同,MRI不使用電離輻射,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更安全的影像檢查方式。MRI的優勢在於它能提供高解析度的軟組織影像,特別適合檢查腦部、脊髓、關節和內臟器官。例如,在診斷腦瘤、中風或多發性硬化症時,MRI的準確性遠超其他影像技術。
MRI掃描可分為使用顯影劑和未使用顯影劑兩種。顯影劑通常用於增強血管或特定組織的對比度,幫助醫生更清晰地識別病變。常見的MRI掃描部位包括:
相較於超聲波檢查,MRI能提供更全面的三維影像,但超聲波在檢查胎兒或腹部器官時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例如,超聲波檢查無需預約且價格較低,適合初步篩查。
在香港,若需通過醫管局進行MRI掃描,必須先獲得公立醫院或診所醫生的轉介信。轉介信是預約MRI的關鍵文件,內容需明確說明檢查部位和目的。根據醫管局數據,非緊急MRI掃描的平均等待時間約為4至8週,而緊急個案則可縮短至1至2週。
預約流程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轉介信有效期通常為3個月,逾期需重新申請。若等待時間過長,患者可考慮轉往私營MRI診所,但需自行負擔費用。 超聲波 檢查
選擇MRI診所時,應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價格方面,香港私營MRI診所的收費差異較大,頭部掃描約為HK$5,000至HK$12,000。建議事先索取詳細報價單,避免隱藏費用。部分診所提供超聲波檢查與MRI的套餐服務,適合需要多項檢查的患者。
| 比較項目 | 醫管局 | 私營診所 |
|---|---|---|
| 價格 | 免費或低收費(HK$100-200) | HK$5,000起 |
| 等待時間 | 4-8週 | 1-3天 |
| 報告速度 | 約2週 | 1-3個工作天 |
私營診所的優勢在於設備更新且服務彈性大,例如部分診所提供夜間或假日預約。但醫管局的報告準確性同樣受嚴格監管,適合預算有限的患者。
掃描前8小時需禁食(除非醫生另有指示),並移除所有金屬物品(如首飾、皮帶)。若有以下情況,應提前告知醫護人員:
部分診所會提供耳塞或耳機,以降低掃描時的噪音(MRI機器運作聲可達85分貝)。若需超聲波檢查輔助定位,通常會安排在MRI前進行。
掃描後一般無需特殊護理,但若使用顯影劑,建議多喝水以加速代謝。少數人可能出現輕微頭暈或皮膚過敏,通常24小時內會自行緩解。
報告獲取方式: mri 診所
解讀報告時,應預約專科醫生(如神經外科或骨科)詳細分析,勿自行判斷影像結果。例如,椎間盤「突出」未必需要手術,需結合臨床症狀評估。
陳女士因持續頭痛獲醫管局轉介頭部MRI,等待6週後發現腦血管輕微畸形,經藥物治療後症狀改善。她分享:「雖然等待時間長,但醫生解釋報告非常仔細,省下數萬元私營費用。」
對絕大多數人安全,但強磁場可能影響金屬植入物功能。
完全無電離輻射,孕婦亦可進行(需醫生評估)。
根據檢查部位和預算決定,例如關節檢查可選1.5T機型以降低成本。
MRI是現代醫學的重要工具,建議患者主動了解檢查流程與選擇權。如需進一步資訊,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