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電子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是一種先進的醫學影像技術,主要用於檢測人體內的代謝活動。其原理是將帶有放射性標記的葡萄糖(FDG)注入人體,透過掃描器捕捉這些放射性物質的分佈情況,從而生成高解析度的影像。PET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尤其擅長於癌症檢測、心臟疾病診斷以及腦部疾病的研究。
相較於傳統的CT或MRI,PET的最大優勢在於其能夠提供功能性影像,而不僅僅是結構性影像。這意味著醫生可以更早地發現病變,尤其是在癌症的早期診斷中,PET的準確性遠高於其他影像檢查。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PET在癌症檢測中的準確率可達90%以上,遠高於CT的70%左右。此外,PET還可以用於評估治療效果,幫助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然而,PET的正電子掃描價錢相對較高,這主要是因為其使用的掃描劑和設備成本較高。但考慮到其正電子掃描準確性,許多患者仍願意選擇這項檢查。
PET的工作原理是基於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當FDG注入人體後,它會集中在代謝活躍的區域,例如癌細胞。這些區域會釋放出正電子,與周圍的電子發生湮滅反應,產生兩束方向相反的伽馬射線。PET掃描器會捕捉這些射線,並通過電腦重建出三維影像。
在癌症檢測方面,PET可以幫助醫生區分良性與惡性腫瘤,並確定癌症的分期。對於心臟疾病,PET可以評估心肌的存活率,幫助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血管重建手術。在腦部疾病方面,PET可以用於診斷阿茲海默症、癲癇等疾病。
PET的最大優勢是其功能性影像能力。傳統的CT或MRI只能顯示結構性變化,而PET可以顯示代謝活動,從而更早地發現病變。此外,PET的正電子掃描準確性在癌症檢測中尤其突出,能夠減少誤診的可能性。
PET的正電子掃描收費通常包括三個主要部分:掃描劑費用、檢查費用和醫師診察費。以下是詳細的收費明細:
總體而言,PET的正電子掃描價錢在香港約為港幣17,000至27,000元,具體費用會因醫院和病情而有所不同。
在香港,醫保對PET的給付有一定的限制。通常只有符合特定條件的疾病才能申請醫保給付。以下是常見的符合條件:
| 疾病種類 | 醫保給付比例 | 上限金額 |
|---|---|---|
| 癌症 | 70% | 港幣15,000元 |
| 心臟疾病 | 50% | 港幣10,000元 |
| 腦部疾病 | 60% | 港幣12,000元 |
自費與醫保給付的差異主要在於費用負擔。如果符合醫保給付條件,患者可以大幅降低正電子掃描收費的負擔。
申請醫保給付需要準備以下文件:
申請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為了降低正電子掃描價錢的負擔,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張先生是一名癌症患者,他通過申請醫保給付,成功將正電子掃描收費從港幣25,000元降低至港幣7,500元。他的經驗是提前準備好所有文件,並仔細閱讀醫保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