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今社會,經濟壓力日益增加,許多民眾在面臨突如其來的資金需求時,往往會感到手足無措。尤其是那些無固定收入或信用記錄不佳的人,更容易被「無業借錢」、「身份證電話借錢」等廣告所吸引。這些廣告通常標榜「快速撥款」、「免擔保」、「低利率」,看似是解決燃眉之急的良方,實則暗藏無數陷阱。根據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統計,2022年涉及貸款詐騙的投訴案件較前一年增加了15%,其中多數受害者正是因為輕信這類廣告而蒙受損失。
許多詐騙集團會以「僅需身分證即可貸款」為噱頭,吸引急需用錢的民眾。然而,合法的貸款機構在審核貸款申請時,一定會評估申請人的還款能力,包括收入證明、信用記錄等。若對方聲稱只需身分證就能放款,極可能是詐騙。香港金融管理局明確規定,任何正規金融機構在放貸前都必須進行嚴格的風險評估,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無抵押、免保人」聽起來極具吸引力,尤其是對那些缺乏擔保品的借款人。但這類貸款通常伴隨著極高的利率和隱藏費用。根據香港銀行公會的數據,無抵押個人貸款的年利率可高達30%以上,遠高於有抵押貸款的利率。此外,詐騙集團可能會在合約中埋設條款,讓借款人在不知不覺中背負巨額債務。
「保證過件」是另一個常見的詐騙手法。正規金融機構絕不會保證100%過件,因為貸款審核是基於申請人的財務狀況。若對方聲稱「無論信用狀況如何都能放款」,極可能是詐騙集團的伎倆。香港警方曾破獲多起詐騙案,犯罪集團以「保證過件」為誘餌,騙取受害者的個人資料後,再利用這些資料進行非法活動。
一名大學生因急需用錢,在網路上看到「身份證電話借錢」的廣告,對方聲稱只需提供身分證即可快速放款。該學生不疑有他,將身分證影本傳給對方,結果詐騙集團利用他的身分證申請了多筆貸款,導致他背負超過50萬港幣的債務。由於缺乏法律知識,這名學生直到收到催收通知才發現自己被騙。
一名上班族接到自稱是銀行專員的電話,對方表示可以為他提供低利率貸款,只需提供身分證和銀行帳戶資料。該上班族信以為真,結果個資遭盜用,銀行帳戶被用來洗錢,他不僅未能獲得貸款,還因此被警方調查,生活陷入困境。
一名退休人士因醫療費用急需用錢,被「無業借錢」廣告中的高額貸款吸引。對方聲稱無需收入證明即可借款,但實際利率高達40%。該退休人士借款後無力償還,最終房子遭法拍,晚年生活雪上加霜。
正規貸款機構的審核條件通常較為嚴格,若遇到聲稱「低利率、免擔保」的貸款廣告,務必提高警覺。香港金融管理局提醒民眾,任何過於寬鬆的貸款條件都可能是詐騙集團的陷阱。
詐騙集團常以「手續費」、「保證金」等名目要求借款人先支付款項。根據香港法律,正規金融機構在放貸前不得收取任何費用。若對方要求預付費用,極可能是詐騙。
詐騙集團往往會以「時間緊迫」為由,迫使借款人在未仔細審閱合約的情況下簽字。香港法律規定,借款人至少有7天的合約審閱期,若對方不給予足夠時間,務必拒絕。
正規金融機構只會要求提供必要的個人資料,如身分證、收入證明等。若對方要求提供銀行帳戶密碼、信用卡號等敏感資訊,絕對是詐騙。
避免陷入貸款陷阱的根本之道在於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香港投資者教育中心建議民眾應量入為出,制定預算並嚴格執行,避免因過度消費而陷入財務困境。
若確有貸款需求,應選擇合法的貸款管道,如銀行、信用合作社或持有香港金融管理局牌照的融資公司。這些機構受政府監管,能提供較為安全的貸款服務。
對於財務或法律問題,應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香港有多家非營利機構提供免費的財務諮詢服務,民眾可多加利用。
在急需用錢時,民眾往往容易失去判斷力,輕信「無業借錢」、「身份證電話借錢」等廣告。然而,這些看似便捷的貸款管道,實則暗藏無數風險。透過本文的分析與案例分享,希望能幫助民眾辨識貸款詐騙,選擇安全的貸款管道,保護自己的財務安全。記住,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過於美好的貸款條件,往往是最危險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