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g

剖腹產傷口照護:從醫院到居家,掌握每個階段的重點 | Discussdata

剖腹產傷口照護:從醫院到居家,掌握每個階段的重點

剖腹產

不同階段的傷口照護重點

剖腹產是現代醫學中常見的分娩方式,但術後的傷口照護卻是許多產婦關心的重點。從醫院到居家,每個階段的照護方式都有所不同,掌握這些關鍵點,才能讓傷口順利癒合,減少併發症的風險。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2022年香港的剖腹產率約為35%,其中約有5%的產婦會出現傷口感染或其他併發症。因此,了解剖腹產傷口的照護方法,對產婦來說至關重要。

醫院期間

觀察傷口情況

在醫院期間,醫護人員會定期檢查剖腹產傷口的情況,包括是否有紅腫、滲液或異常疼痛。產婦也應主動觀察傷口,若發現以下情況,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 傷口周圍出現明顯紅腫或發熱
  • 傷口有黃色或綠色分泌物
  • 疼痛加劇或持續不退

香港醫院管理局建議,產婦在術後24小時內應避免劇烈活動,以免影響傷口癒合。

更換敷料

剖腹產傷口通常會覆蓋敷料以保護傷口,醫護人員會根據傷口情況定期更換。更換敷料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使用無菌技術,避免感染
  • 觀察傷口癒合情況,記錄任何異常
  • 保持敷料乾燥,避免沾水

若敷料不慎弄濕或脫落,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更換。

使用止痛藥

剖腹產後,傷口疼痛是常見的現象。醫院通常會提供止痛藥以緩解不適,產婦應按醫囑服用,避免過度忍耐疼痛。香港衛生署指出,適當的止痛藥使用有助於產婦早期活動,促進恢復。

學習正確的護理方法

在出院前,醫護人員會教導產婦如何正確護理傷口,包括:

  • 如何清潔傷口周圍皮膚
  • 如何避免傷口受壓
  • 如何識別感染徵兆

產婦應認真學習這些方法,以確保返家後能獨立完成傷口照護。

返家初期

維持傷口清潔乾燥

返家後,保持傷口清潔乾燥是照護的重點。建議產婦:

  • 每天用溫水輕輕清洗傷口周圍皮膚,避免直接沖洗傷口
  • 使用無菌紗布輕輕拍乾,避免摩擦
  • 避免使用肥皂或刺激性清潔劑

若傷口有敷料,應按醫囑定期更換,並注意保持乾燥。

避免過度用力

剖腹產後,腹部肌肉和傷口需要時間癒合。產婦應避免:

  • 提重物(超過5公斤)
  • 劇烈運動或突然的腹部用力
  •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

香港婦產科學會建議,產婦在術後6週內應避免劇烈活動,以免影響傷口癒合。

注意飲食營養

良好的營養有助於傷口癒合。產婦應:

  •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如魚、肉、豆類)
  • 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橙、奇異果)
  • 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

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以免影響恢復。

觀察是否有感染徵兆

返家後,產婦應持續觀察傷口情況,若出現以下感染徵兆,應立即就醫:

  • 傷口周圍紅腫加劇
  • 發燒(體溫超過38°C)
  • 傷口有異味或膿性分泌物

根據香港衛生署數據,約3%的剖腹產婦會出現傷口感染,及時就醫是關鍵。

恢復期

疤痕護理

隨著傷口癒合,疤痕護理成為重點。建議:

  • 使用醫生推薦的疤痕凝膠或貼片
  • 避免陽光直射疤痕,以免色素沉澱
  • 輕柔按摩疤痕周圍皮膚,促進血液循環

疤痕的成熟通常需要6-12個月,耐心護理是關鍵。

適當運動

恢復期可開始輕度運動,如:

  • 產後瑜伽
  • 散步
  • 骨盆底肌訓練

應避免劇烈運動或腹部重量訓練,直到醫生確認傷口完全癒合。

心理調適

剖腹產後,部分產婦可能因身體變化或育兒壓力而情緒低落。建議:

  • 與家人朋友分享感受
  • 參加產後支持團體
  • 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輔導

香港心理衛生協會指出,約15%的產婦會經歷產後情緒困擾,及時尋求幫助很重要。

定期回診檢查

即使傷口看似癒合良好,也應按醫囑定期回診,確保:

  • 傷口癒合正常
  • 無潛在併發症
  • 身體恢復進度良好

通常建議在術後6週進行全面檢查。

掌握重點,安心恢復

剖腹產傷口的照護需要耐心與細心,從醫院到居家,每個階段都有其重點。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並留意身體的變化,大多數產婦都能順利恢復。若有任何疑問或不適,應及時與醫護人員溝通,確保獲得專業的指導與幫助。

Copyright © 2025 www.discussda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