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g

別讓中耳炎影響孩子的聽力!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是關鍵 | Discussdata

別讓中耳炎影響孩子的聽力!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是關鍵

中耳炎 英文

中耳炎對聽力的影響

中耳炎(英文:Otitis Media)是兒童常見的耳部疾病,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對孩子的聽力造成嚴重影響。短期內,中耳炎會導致中耳積液,形成傳導性聽力障礙,使孩子聽力暫時下降。這種情況通常伴隨耳痛、發燒等症狀,家長應特別留意。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約80%的兒童在6歲前至少經歷過一次中耳炎,其中約30%會反覆發作。 中耳炎 英文

長期未治療的中耳炎可能演變為慢性中耳炎,甚至導致鼓膜穿孔。鼓膜穿孔會進一步加劇聽力損失,嚴重時可能需手術修復。此外,反覆的中耳炎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與學習能力。聽力受損的孩子在語言學習階段可能出現發音不準、詞彙量不足等問題,進而影響學業表現與社交能力。 中耳炎耳朵流血

哪些孩子是中耳炎的高危險群?

以下幾類孩子是中耳炎的高危險群,家長應特別注意:

  • 早產兒、低體重兒:這類孩子的免疫系統較弱,耳咽管發育尚未成熟,容易受感染。
  • 有過敏體質的孩子: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的孩子,鼻腔黏膜容易腫脹,影響耳咽管功能。
  • 上呼吸道感染頻繁的孩子:感冒或流感病毒可能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引發炎症。
  • 長期使用奶瓶或安撫奶嘴的孩子:躺著喝奶或頻繁吸吮奶嘴可能增加中耳壓力,誘發中耳炎。

中耳炎的檢查與追蹤

早期發現中耳炎是保護孩子聽力的關鍵。以下是常見的檢查方法: 中耳炎耳膜破裂

檢查項目 說明
耳鏡檢查 醫生使用耳鏡觀察鼓膜是否有紅腫、積液或穿孔。
聽力檢查 包括新生兒聽力篩檢和純音聽力測試,評估聽力損失程度。
鼓室圖檢查 測量中耳壓力,判斷是否有積液或耳咽管功能異常。

中耳炎的治療選擇

中耳炎的治療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選擇適當的方式:

藥物治療

輕度中耳炎通常以抗生素(如Amoxicillin)為主,配合鼻充血劑或抗組織胺緩解症狀。若孩子對抗生素過敏,醫生可能會調整用藥。

手術治療

反覆發作或慢性中耳炎可能需要手術介入,常見手術包括:

  • 鼓膜切開術:切開鼓膜引流積液,緩解壓力。
  • 鼓室置管:放置通氣管,維持中耳壓力平衡,通常留置6-12個月。

輔助治療

對於聽力受損較嚴重的孩子,可能需要聽力復健或語言治療,幫助他們適應聽力輔具(如助聽器)並改善語言能力。

家長如何配合治療,保護孩子的聽力?

家長在孩子的治療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下幾點需特別注意:

  • 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即使症狀改善,也應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避免細菌產生抗藥性。
  • 定期回診追蹤:即使孩子看似康復,也應按醫生建議回診,確保中耳積液完全消退。
  • 創造良好的聽力環境:減少環境噪音,與孩子說話時放慢速度、清晰發音。
  • 注意孩子的聽力狀況:若發現孩子經常要求重複說話、看電視音量過大等異常行為,應及早向醫生反應。

中耳炎(Otitis Media)雖是常見疾病,但若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大多數孩子都能完全康復,避免長期聽力損害。家長應提高警覺,為孩子的聽力健康把關。

Copyright © 2025 www.discussda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